<
    李治黑着脸:“不会!朕是男人!”

    他语气重重地强调“男人”,恨恨地瞪了一眼武后。

    武后悠哉悠哉:“还好今日休沐日。”

    李治不由庆幸。

    还好不是与朝臣一起看,不然他怎么面对大臣们。

    可是全天下都知道了,这也不是什么好事……

    .

    刘彻本来自斟自酌看热闹开心的很,听到这里一呆,酒壶里的酒水都洒出来了。

    还好他快速反应过来,放下酒壶,毫不客气地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笑完就开始庆幸:“还好,天幕对朕果然是手下留情了,还好朕没有变成女人。”

    假如他变成陈皇后,陈皇后变成自己……

    只要一想到这个可能,刘彻浑身一个激灵,整个人都不好了。

    大臣们同样不好了,这天幕上的小说,怎么什么都有?

    女子月信怎么都写得如此详细?

    可是再一想男子若是穿越成女子,也每个月都来月信……

    大臣们齐齐沉默了,暗暗在心里祷告:要祸害就祸害帝王吧,他们不起眼,求小说别写!

    .

    大秦,小说家们手中的笔快捷如飞。

    原来要想有代入感,得写的如此详细!如此大胆!

    刺激!带感!

    他们现在就对唐高宗和武后印象前所未有的深刻,果然是从未见过的题材,一下子就记住了呢!

    【李治坚持不肯用月事带,强调自己是男人不需要。

    但是身体又没恢复,李治顶着武后的身体,就只能待在室内哪里都不去。

    艰难地熬过女人每个月都需要经历的几天,李治只觉得岁月漫长,他熬过的仿佛不是几天而是几年。而且每日流那么多血,他都担心自己要血尽而亡了。

    武后每天都在憋笑,还不能当着李治的面笑,怕李治心态更崩溃。

    见到李治担心自己血尽而亡,武后就让太医开了补血的方子,每日熬汤给李治进补,哄着李治喝药。

    于是两人的一食三餐就变成了你拿一碗止痛药我拿一碗补血药,一起干杯一起干。

    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同甘同苦呢~】

    李治:“……”

    这种同甘共苦,不要也罢!

    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,已经对雉奴同情地说不出话来了。

    还好雉奴贞观二年才出生,现在还小的很,完全听不懂天上的小说,不然该怎么见人?

    李承乾默默缩紧身子:还好,天幕上的小说主* 角不是自己。九弟这个皇帝当得牺牲真是太大了,这是他应得的……

    【等到月信结束,李治仿佛刑满释放,迫不及待出门,在后宫赏花闲逛,感受自由的美好。

    结果,他这一闲逛,就听到了一些昔日听不到的声音。

    此时,武氏刚刚当上皇后,前皇后王氏和萧淑妃被打入冷宫,后宫和朝堂上,对此多有不服。

    李治穿着武后的身体,行走在后宫时,就看到了平日身为帝王时不会看到的另一面。

    他才发现,在帝王面前可怜哭泣的王氏和萧氏在武氏面前是另一副模样,她们歇斯底里地诅咒,她们冷笑连连地威胁。

    在帝王面前唯唯诺诺各种讨好的宫女太监,在武氏面前泾渭分明。

    王氏和萧氏曾经是太子宫的主人,也是后宫之主,笼络了大部分宫女太监的人心,旧主失利,仆人们即使没被打入冷宫,依然心向旧主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段时间武氏刚登基为后,还来不及整顿后宫,就出了李治武后灵魂互换的事。

    每日武后顶着李治的皮囊去上朝,李治起初也顶着武后的皮囊一起处理朝政,但不是没几天就来月信躲宫里了吗……

    没有及时清理后宫的后遗症就是,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旧仆还掌握着权力。

    大唐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,有宫女女官,除了家人犯错后被收入宫中的罪臣之女,还有从民间选拔的良家女,世家贵族送进宫的世族女。

    有些女官故意在不起眼的小地方刁难人时,想要计较反而显得自己小气,但是不计较又实在是恶心人。

    看似不起眼的宫女太监,曾经完全不被李治看在眼里,当他变成武氏后,才发现这些小人物原来也可以拿捏宫中的贵人。】

    武周朝时期,武曌笑道:“想不到,先帝也有机会感受朕曾经遭遇的一切了。”

    她刚从感业寺回宫时,难听的话没少听,还有其他妃嫔的故意挑衅、冷嘲热讽,见得多了。

    现在年纪大了,还站在权力的巅峰,回头看那些往事,只觉得那些小人物的刁难都不算什么,哪有现在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狠辣。

    想起过去,就忍不住想到与李治年轻时经历的种种,想起李治在世时两人并肩面对的一切。

    现在,物是人非,先帝也早已不在了。

    【这里插个题外话:汉唐和明朝,是宦官专权最厉害的朝代。

    但是在长乐看来,汉明的宦官都比不上大唐宦官,因为大唐宦官不但可以掌兵,还敢杖杀皇帝!

    大唐宦官,杀皇后杀藩王,还敢杀大臣杖杀皇帝!相比之下,东汉的十常侍、大明的东厂西厂、还有土木堡之变的王振等等,弱爆了!加起来都打不过大唐宦官!】

    “大唐甘露之变实在可怕,那么多大臣,竟然都敌不过宦官,反而被宦官屠杀。”朱元璋先是感慨一句,接着快速转变话锋,“但是朕不是不允许太监读书识字,到底是谁开的先例,让大明也有宦官专权!”